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把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统一处理,从自适应控制算法与参数估计算法的对偶性出发,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算法的一种新的统一格式,它改进了已有文献中控制算法的跟踪性能,并在未增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使控制误差一致足够小.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用于复合材料板、壳结构分析的退化的等参壳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单元不仅适合厚的和中厚的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分析,而且在采用了“节减积分”或“选择积分”技术之后,也同样适合复合材料薄板和薄壳的计算.  相似文献   
73.
首先提出HLA 系统中仿真时间一致性的概念,并归纳出三条实现策略,同时给出充分性证明;然后从支撑系统实现的角度,分别针对基于HLA 时间管理的的实时仿真控制和乐观时间同步给出了设计算法,并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  相似文献   
74.
讨论了单兵数字化系统外部通信的功能结构和实现途径,以及战场信息网的无线电网和地域网实现。重点研究了联合战术信息分布系统JTIDS,包括其TDMA工作方式和多网工作原理。最后研究了单兵数字化系统通信的一个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5.
传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发射时间的整毫秒恢复算法,在接收机概略位置未知时存在计算量剧增而无法应用的问题。利用北斗系统混合星座中GEO卫星电文速率高的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EO粗定位的北斗接收机快速定位的方法。在接收机概略位置完全未知的情况下,使用已获取完整信号发射时刻的纯GEO星座进行粗定位,根据解算获得的概略位置对非GEO卫星发射时刻毫秒整数时间进行恢复,利用所有可见卫星进行精确定位。使用国际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测站观测伪距对算法进行验证,国内测站可100%实现伪距恢复,完成快速定位。仿真遍历中国区域用户,在仿真伪距增加均值为0,标准差为6m噪声,截止仰角为0°时,中国附近区域实现快速定位概率均大于98.68%,其中约80%的中国附近区域可以100%实现卫星信号传输时间恢复并完成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76.
声速是海洋中重要的声学量之一,是影响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最基本的物理参数,掌握精确的声速值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的测量方案结构简单,通过连续波信号参数估计的方法实现声传播时间测量,进而得到声速值。采用伪随机序列对连续波的调制处理,克服了单频连续波信号在测量中存在的整周期模糊与回波干扰问题。通过构建声速试验平台,进行了系统校准与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快速的优点,适合于在水下机动平台上对海洋声速剖面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77.
为了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将谱分析方法应用于惯性平台试验数据的定性分析。首先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平稳数据,再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就能得到数据的频谱。对某次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的频谱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8.
多核环境下负载均衡的并行离散事件全局调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多核环境下传统的离散事件时间弯曲并行系统的性能,针对其事件调度开销小和负载均衡能力强难以兼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队列的全局调度机制,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和调度算法,大大减少了锁开销.通过大量实验对多核环境下几种典型离散事件系统并行策略的性能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全局调度策略不仅事件调度开销小,而且回滚率大大降低,有效克服了传统策略回滚量较大或难以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情况,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9.
A stab-resistant substrate was designed and realized with a triangular pyramidal structure, inspired by the biological armor model in nature. The stab-resistance behavior and dynamic response mechanisms were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testing of a knife impacting a substrate, and an optimal structural design was obtained accordingly, with a tilted angle of 22.5° and optimal thickness of 1.2 mm. It was shown that the triangular pyramidal structure generated twice the internal energy of the knife than the flat substrate due to the dispersing effect of the structure. The force parallel to the inclination caused a significant scratch on the substrate surface, while the force perpendicular caused obvious substrate deformation. A new riveting method was used to form the total layer, which passed the GA 68—2008 standard. The stab-resistant clothing coupled with the reduced wearing burden could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avoid fatal injuries on security personnel working in dangerous environments. The method provided may enlighten the fu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stab-resistant clothing.  相似文献   
80.
The tensile behaviour of near α Ti3Al2.5 V alloy, conceived for applications in 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s characterized from quasi-static to high strain rates. The material is found to present noticeabl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The dynamic true strain rate in the necking cross-section reaches values up to ten times higher than the nominal strain rate.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beyond necking the dynamic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present limited rate depend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of the dynamic tensile tests. The model predicts the experimentally macroscopic force-time response, true stress-strain response and effective strain rate evolution with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